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22:13:39  浏览:81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办法》经2010年第3次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


鄂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建设和管理,促进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养护、路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城市公交客运管理,出租车管理,港口航道管理、水上运输管理及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检验等交通行业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公路养护、路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城市公交客运管理、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港口、航道、水路运输管理,水上安全监督和船舶检验,物流业、物流市场以及交通应急管理工作。
  市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全市交通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和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储备抢险救灾物资设备,构建交通应急保障网络。
  各区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街办是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市公安机关负责打击强行承揽交通工程、阻挠和破坏工程施工的违法行为,维护交通运输管理现场治安秩序。
  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物价、工商、质监、城管、环保、林业、水利、农业、安监、审计、消防等部门依法定职责配合交通部门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条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决策、投资、建设、监管和使用五分离。
  市交通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全市交通建设发展战略规划,组织实施纳入本市的省级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和市级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对全市交通建设市场、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实施监管,依据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交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街办并督促实施,做好纳入全省交通发展规划内的交通建设项目的定额投资和以奖代补资金的争取工作。
  第五条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规划部门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各区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由区政府负责编制,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条 市境国省干线、市级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前期工作,并报相关上级部门审批。
  各区行政区域内的县乡公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区级政府组织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 交通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由各级政府负责筹集。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对纳入全省规划的交通建设项目,按工程进度拨付定额补助资金。
  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对由市发改委申报争取的国家和省级资金的项目,市发改委全程参与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管理。
  第九条 市交通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交通建设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交通工程质量监督。


交通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对交通工程建设程序及使用的材料、中间产品、设备、施工工艺、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通报有关单位。对一般质量管理问题和一般质量缺陷,责令限期整改;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限期返修;对较大的质量问题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建设单位应当按要求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第三章 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
  第十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市境内国省干线及全市重要经济干线的养护和管理。各区政府负责辖区内县乡道、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
  将公路好路率纳入市交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国省干线及全市重要经济干线的好路率应达到85%以上,县乡道及农村公路的好路率应达到80%以上。
  第十一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各区政府每年应当对管辖的道路进行路况普查,并进行综合评定和编制大、中修计划。各区政府编制的大中修计划向市交通主管部门报送,市公路管理机构编制的大中修计划向市交通主管部门、省公路部门报送。
  第十二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各区政府应对管辖的公路小修和日常养护做好维修规模和费用的测算工作。公路大、中修项目和日常小修保养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三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各区政府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保障措施,规范设置标志牌、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
公路养护施工应按照《公路养护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养护施工人员须着安全标志服,确保养护安全。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定额补贴制度,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由各区、街办、乡镇财政列支和村组“一事一议”予以补足。定额补贴额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各区政府应当对管辖公路的宜林路段进行绿化,绿化保存率应达到85%以上。
  第十六条 公路两侧控制区(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以内不予批准建房用地及修建其他永久性建筑。
城乡规划中的“道路红线”的确定,应征得市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凡“道路红线”宽度大于前款规定的公路两侧控制宽度的,以“道路红线”为准。
  第十七条 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应当事先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市公安机关的同意。
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十八条 各区、乡镇政府、公安派出所对于堆物占道,随意挖路、毁路等违法行为,要配合市公路管理机构进行制止和打击。
  第十九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在国省干道及市主要经济干线公路设置治超检测站点和建设相应的临时卸载场地,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责令车辆驾驶人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实施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对公路造成损坏的,按规定收取公路赔(补)偿费;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工商、质监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四章 道路运输管理
  第二十条 市运管机构负责全市道路旅客运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及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租赁等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从事道路运输应依法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市运管机构提出申请,提交法律规定的相关资料并注明拟经营的线路及投入的客车数(包括农村客运线路);
  (二)市运管机构对申请的事项进行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或听证,就许可事项向市交通主管部门提出专题报告;
  (三)根据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批复,市运管机构对准予许可的,在对申请人投入的车型及数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依法办理经营许可手续;对不予许可的,在法定期限内书面向申请人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二十三条 道路客运企业新增或更新车辆应向市运管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购置车辆。新增或更新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新增或更新的车型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二)跨省的车辆应为高级客车;跨市及市内的客车应为中级以上的客车(农村线路车辆除外);
  (三)更新车辆的座位数应与原许可车辆的座位数相等。
到期下线的客车不得再用于旅客运输经营。
  第二十四条 道路客运班线的收购、兼并、转让,应当经市运管机构批准。
严禁客运企业间私自收购、兼并、转让客运班线。禁止承包车主私自转让承包车辆,如因特殊情况在承包期间需要更换车辆承包人的,原承包人应向所属客运企业办理退包手续,所属客运企业再另行选择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并将新的承包人资料和承包合同报市运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五条 加强客运企业的承包经营管理。道路客运企业收取的客车承包费用应保持相对稳定,承包期内一般不应调整。因国家政策变动确需调整的,应与承包人达成一致意见,并报运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 建立客运企业服务承诺制度。所有道路客运企业每年初应与市运管机构签订《服务质量承诺书》,内容包括守法经营、提供连续服务的措施,车容车貌、司售人员管理、执行运价政策、文明服务、安全管理的措施,重大安全事故以及群体性上访、罢运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第二十七条 道路客运车辆应当在规定的站点停靠、按规定的线路营运。
对于未经市运管机构许可从事包车客运或以单位通勤车名义从事营运的,一律按非法营运处理。
  第二十八条 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对于信誉质量考核优秀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客运班线经营权、道路运输业务招投标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企业,责令整改,直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质量信誉考核具体办法由市运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建立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对于诚信考核不合格的道路运输驾驶员,应当视情况分别给予重新学习培训、列入“黑名单”、吊销从业资格证的处理。诚信考核制度由市运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道路客运企业应当维护行业稳定。对于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恶性服务质量事故、群体性上访等情节严重的事件,应依法责令其暂停相关道路运输业务。
  第三十一条 从事装卸搬运、道路运输代理、货运配载信息服务、仓储理货、商品车发送业务的,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市运管机构备案。
  第五章 城市公交客运管理
  第三十二条 市客运管理机构负责全市公共汽车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公交线路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一条公交线路原则上只能由一家公司经营。
  第三十四条 投标时企业应向市客运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参加投标:
  (一)提交购买车辆总数量和办理车辆手续的等额资金;
  (二)近两年内无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记录、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责任事故;
  (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与其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洗车、修理等服务设施;
  (四)提交《服务质量承诺书》样本、车辆经营方案和《公交车经营合同》样本;
  (五)提交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车辆卫生管理、司乘人员管理、执行国家票价政策、落实优惠政策、乘客投诉处理等规章制度。
  第三十五条 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应当由经营企业按市客运管理机构指定的车型、款式和颜色全额出资购买,承担投资风险,实行承包经营或公车公营,保持“一线一车型”。
  第三十六条 取得城市公交客运经营权的企业应当与市客运管理机构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办理特许经营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
获得经营权的公交客运经营者,应在3个月内购车投入运营,逾期不运营的,依法收回经营权。
  第三十七条 从事公交客运的从业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在运营过程中违反下列规定的,除责令改正外,由市客运管理机构依法予以处罚:
  (一)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客运票价;
  (二)保持车容清洁美观,车身标志标识齐全醒目,车内设施齐全完好;
  (三)严格依线、依班运行、依站停靠,停班进场停放;
  (四)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第三十八条 公交客运企业应将承包人名单、承包车辆牌号、所属线路报市客运管理机构备案。
  公交客运企业对承包人和承包费应保持相对稳定,合同期内各项承包指标非因国家政策变动一般不应调整,确需调整的,应与承包人达成一致,并报市客运管理机构审定。
  承包人不得私自转让所承包的车辆。
特殊情况需要更换承包人的,由公交客运企业按先退包再发包的程序办理,并将与新承包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及相关资料报市客运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九条 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建立公交车技术档案,每年7月份、春运前分两次对营运的公交车进行综合技术性能检测,保障公交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
  第四十条 完善公交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对在经营期内质量信誉考核成绩突出的企业,在新增车辆和新增线路上给予优先;对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不予许可新增线路和新增车辆,直至取消其经营权。质量信誉考核具体办法由市客运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 建立公交客运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对于诚信考核不合格的驾驶员,应当视情况分别给予重新学习培训、列入“黑名单”、吊销从业资格证的处理。诚信考核制度由市公交客运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强城市公交客运场站建设。
凡新修城市道路,市规划部门应将公交站点纳入规划,做好规划预留。
  第四十三条 规范公交车车身广告设置。车身广告的位置应在车窗玻璃以下,不得覆盖公交车头牌、腰牌及车头车尾线路号码,不改变车辆的外观形象;车身广告内容应简洁、明快、美观。凡需要设置车身广告的应事先向市客运管理机构报送车身广告效果图,经批准后方可设置。
  第六章 出租汽车客运管理
  第四十四条 市客运管理机构负责全市的出租汽车管理工作。
  第四十五条 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的经营者,应当向市客运管理机构申请取得出租汽车特别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未取得出租汽车特别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
  第四十六条 新增出租车经营权标的,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
经审核符合以下条件后方可参加新增出租车经营权招投标:
  (一)企业提交全资购买新增出租车和办理车辆手续的资金;
  (二)向市客运管理机构提交《服务质量承诺书》样本;
  (三)提交出租车承包经营方案及《出租车承包经营合同》样本;
  (四)提交企业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车辆卫生管理、司机培训管理、乘客投诉处理等相关制度;
  (五)有出租车停车场、洗车场等服务设施。
  出租车更新应当符合前款第(一)至(四)项的条件。
  第四十七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实行有偿出让制度。出租汽车经营权出让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市客运管理机构执收并上缴市财政。出租车经营权收入应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建设。
  第四十八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取得经营权后,应与承包人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并报市客运管理机构备案。承包合同中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费、保险费不得突破市客运管理机构规定的上限标准。合同期限不得超过经营权的有效期限。合同期内不得擅自提高市客运管理机构确定的承包费标准或违规收取其他费用。
  第四十九条 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建立出租汽车司机档案库。承包人聘用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在具有出租汽车驾驶从业资质的司机中公开选择。承包司机、副班司机名单、经营车辆牌号须报市客运管理机构备案,并办理出租车服务质量监督卡。若经营期内更换或调整司机,应在更换或调整前报市客运管理机构备案。
  第五十条 出租车承包人不得私自转包所承包的车辆。需要退包的,由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终止其承包合同,收回车辆,再行发包。凡私自转包而未终止其承包合同的,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对出租汽车所在企业进行处罚。
  第五十一条 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对出租汽车客运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对在经营期内质量信誉考核成绩突出的企业,在新增出租车经营权和经营权续标上给予优先;对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其参加新增出租车经营权的招投标,并可依法吊销其经营许可证。质量信誉考核具体办法由市客运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第五十二条 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对于诚信考核不合格的驾驶员,应当视情况分别给予重新学习培训、列入“黑名单”、吊销从业资格证的处理。诚信考核制度由市公交客运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第五十三条 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交警、规划、城管等部门在宾馆、大型商场、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医院、客运站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等适当位置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站点,方便乘客乘车。
  第七章 港口、航道、水路运输管理
  第五十四条 市港航管理机构负责全市港口、航道及水路运输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和维护全市内河航道及航道设施,依法制止、处理各种侵占、破坏航道和航道设施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在本市区域使用港口岸线应符合《鄂州市港口规划》。对未经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不得从事港口设施建设、港口经营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实施前已使用港口岸线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市港航管理机构申请补办港口岸线使用许可手续。
  第五十六条 港口岸线使用期限不超过五十年。港口岸线使用权年限届满,岸线使用人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使用期届满前三十日内到市港航管理机构依法重新办理使用许可手续。
  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期限不超过一年,期限届满后,临时岸线使用人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使用期届满前三十日内办理延续使用的临时许可手续。
  在临时使用的港口岸线上,不得修建永久性港航设施。国家重点港航设施建设需要使用被批准临时使用的岸线时,岸线临时使用人应当无条件退让。
  第五十七条 港口岸线使用权确定后,港口岸线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靠泊、装卸和堆放货物。
  第五十八条 港口岸线使用人不得实施损坏堤防设施、设置碍航设施等违法行为。取得许可权的港口岸线使用人,在二年内未开发利用和未按批准用途使用港口岸线的,依法注销其许可证。
开发利用港口岸线应坚持“深水深用、优岸优用、集约开发、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十九条 港口岸线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除用于公安、消防、国防等用途的外,凡使用港口岸线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均应缴纳港口岸线使用费。
  第六十条 从事港口经营,应当向市港航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港口经营许可手续。未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港口经营活动。
  港口经营人在经营过程中,新增经营设施后,需要扩大或者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办理港口使用岸线、港口经营等变更手续。
  对于建设年代久远、验收资料缺失、未经过验收的老码头,港口经营申请人应当组织专家或有评估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检测评估。申请人组织技术检测评估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市港航管理处集中组织评估,所需费用由申请人负担。市港航管理机构对经评估符合条件的,应核发《港口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应当向市港航管理机构申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认可证》。未取得《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认可证》的,不得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
  第六十二条 市港航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港口经营人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与其签订《港口码头经营及安全生产承诺书》。
  对存在安全隐患、危及港口或船舶安全的,由市港航管理机构责令港口经营人完善装卸作业方案、消除隐患。港口经营人不得为不具备经营资格、超范围经营、不接受市港航管理机构管理的违规船舶提供装卸作业服务。
  第六十三条 通航河流上建设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按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时建设过船建筑物,保证施工期间的船舶安全通航。
  第六十四条 在我市从事水路运输的经营单位和船舶,应当具备相应的水路运输经营资质,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
  第六十五条 经营水上客(渡)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核定的航线、停靠站点从事客(渡)运。开业后,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取消航线或者随意减少班次和停靠港(站、点)。水路运输企业根据需要开设临时性的客运航线,应报市港航管理机构备案。
  第六十六条 旅游运输应当实行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售票。新增航线及船舶运力应依法严格执行审批制。
  第八章 水上安全监督和船舶检验
  第六十七条 市地方海事机构负责全市内河渡口、乡镇船舶的安全监管和船舶检验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十八条 各区(开发区)政府是乡镇渡口和船舶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履行以下职责:
  (一)每年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乡镇船舶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经费,保持渡工相对稳定;
  (二)制定本辖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并纳入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实行奖罚兑现;
  (三)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实施水上交通安全法规,每个季度对乡镇船舶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予以整改;
  (四)筹措资金,对乡镇客(渡)船和渡口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
  (五)清理和取缔“三无”船舶和非法船舶修造厂(点);
  (六)指导和督促渡口附近中小学校建立学生过渡安全维护制度;
  (七)组织处理乡镇船舶交通事故的救助和善后工作。
  第六十九条 市地方海事机构应加强内河渡口和乡镇船舶的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向所在区人民政府下达行政管理建议书。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整改到位的,应当提请市安委会下达整改指令,直到隐患消除为止。
  第七十条 遇有水上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体育比赛以及其他对航行安全影响较大的情形,市地方海事机构应当会同所在区人民政府根据情况采取限时航行、单航、封航等临时性限制措施,并予以公告。
  第七十一条 在本市内河水域或岸线上进行架设桥梁、铺设电缆或管道、构筑维修建筑物等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向市地方海事机构申办《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清除遗留在作业水域内的碍航物,并按规范设置永久性助航标志。
  第七十二条 从事船舶建造、维修及相关船舶、船用产品生产的企业,应按规定取得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签发的生产许可证书,并在市船舶检验机构备案。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负责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拒绝、阻碍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第七十七条 实施本办法相关细则由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第七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2月23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2月22日。凡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


关于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

农市发[2000]1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垦、畜牧、渔业、乡镇企业主管厅(局、委、办),各承担质检任务的部属质检中心及有关省级农业专业检验站(所),各受检基地、市场和企业:
  为了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农业投入品质量,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关于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的精神,依照我国农业专业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授权农业部负责“组织实施农业各产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种子、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的职责,结合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控需要,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部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农产品和农业投人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逐步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定点监测、跟踪检查和普查工作(统称“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开展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是农业部门依法行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举措。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纳入议事日程,把工作抓紧做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分全国性监测和地方性监测两类。全国性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地方性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厅(局、委、办)按照行业管理分工,在本行政区域内具体组织实施。
二、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由部级质检中心或法定质检机构承担。各质检中心在承担监测任务时,要主动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虚心听取受检单位的意见,按时完成任务,确保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性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要给予积极支持。
三、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执行,同时要和国家其他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有机衔接。凡接受国家监督抽查合格,检验结果在有效期内的基地、市场和企业,不再对其产品实施监测工作;凡接受全国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基地、市场和企业,自监测抽样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安排地方性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地方性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计划应事先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部质量办公室)备案认可。各受检单位对这项工作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提供方便。
四、全国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需要分批下达。今年的重点是对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包括集贸市场)和产地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定点监测;对茶叶、新型肥料、饲料、水产品、水产苗种和绳索网具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水稻品种与品质情况进行普查。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分别由以下质检中心和质检机构承担:
(一)蔬菜: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测中心(北京)
农业部环境质检中心(天津)
农业部农药质检中心(上海)
农业部食品质检中心(成都)
农业部农药残留质检中心(杭州)
农业部农药质检中心(长沙)
农业部食品质检中心(济南)
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沈阳)
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郑州)
农业部环境质检中心(武汉)
农业部食品质检中心(湛江)
农业部环境质检中心(昆明)
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乌鲁木齐)
北京市农药检定所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测中心(重庆)
广东省农药检定所
(二)茶叶:
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
(三)新型肥料:
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武汉)
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沈阳)
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杭州)
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成都)
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长沙)
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济南)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
(四)饲料:
农业部饲料质检中心(成都)
农业部饲料质检中心(广州)
农业部饲料质检中心(济南)
农业部饲料质检中心(沈阳)
(五)水产品、水产苗种和绳索网具:
国家水产品质检中心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监测中心
农业部绳索网具质检中心
(六)水稻品种与品质: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中心
具体实施步骤见各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在全国性农产品和农业投人品质量安全监测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部质量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4193156、64193164)。

附件:2000年全国农业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略)




法律解释中的大众化和职业化

巴占防


[内容提要] 随着法律的日益复杂化、技术化、专业化和职业化,颇具核心功能的法律解释已经出现精英文化的话语统制。本文作者用房屋合建、企业间相互借贷、“安乐死” 三个法律实践分析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制约下的解释方法在法律解释中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合建 企业间相互借贷 安乐死 大众话语 精英话语

应该认为,任何制定公布出来的成文法律,比如制定法或者判例法,它们在法律的适用中均面临着解释问题。因此,美国学者Talcott Parsons认为:“解释功能可以说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功能”。现代性法律知识预设的民主与法治、正当与合法之间的紧密关系出现了较难克服的内在危机。由此观之,法律解释的分析与期待,首先应置于其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的把握和权衡。在当下中国的法律语境中,这种把握与权衡似乎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话语”主要意指一种“意识形态”。此种“意识形态”含有知识状态和价值理路。笔者尝试用三个法律实践分析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制约下的解释方法在法律解释中的肌理纹路.
1、房屋合建。房屋合建在我国已是较为普遍的民事行为。通常情况下,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提供资金,待房屋建成之后,双方依约定化分房屋产权,这便是常说的房屋合建。由于土地、资金和房屋等资源的相对稀缺,这种行为得到人们较为广泛的赞同或默认。一般而言,房屋所有权视土地使用权而定,没有土地使用权便无法获得房屋所有权。因此,双方约定合建房屋的行为实质上包含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根据我国若干土地管理法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不得非法转让,出让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必须经由政府批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法律本文以认定合建房屋的有效或无效。
2、企业间相互借贷。与房屋合建类似,我国企业(指无权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间借贷也是颇为普遍的,在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下,这种借贷尤其广泛。一般来说,这些企业实施借贷行为超出了自己的经营范围。有关金融管理的法律规定,经营借贷业务的机构只能是金融机构或国家批准的非金融机构。然而,人们总是认为,这类借贷行为是可理解的,当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分尊重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意思表示,而意思表示又是真实自愿时,则更应当予以准许。目前的问题也是:如何解释法律本文以认定这类借贷行为的有效或无效。
3、“安乐死”剥夺他人生命。“安乐死”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已出现多起这样的案件。在这类案件中,行为人一般使用无痛苦的方法使不治之症患者停止生命,而且这种行为通常经过患者本人同意。虽然在某些国家法律已明文规定允许这类行为,但在我国法律尚未准许。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这样,在大多数人对此行为持理解态度时,法律适用者必须解释法律本文以决定该行为是否应予准许。
在法律实践中,针对上述三个法律解释问题,人们可以发现,某些法律解释者的较为浅显直接的主张一般是以如下方式展开的:以社会需要、经济发展或民众要求为根据,甚至以法律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为依据,认为房屋合建、相互借贷和“安乐死”应当获得法律上的认可。这种主张通常暗示了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其潜在叙事策略在于主张法律本身就是社会需要、经济发展和民众要求的集中体现,法律与公平正义应是同构的,法律的根本基础在于民众的愿望诉求。大众话语并不完全无视法律的规定,而是不大在乎法律体系的内在秩序,仅强调当法律和外在的社会价值发生对立冲突时,应以后者作为规范要求的最终依据。由于这种法律解释是以法律的外在社会价值为基点,其结论通常便指向了单直观的大众目标。不难觉察,大众话语制约的法律解释暗含了一种法律范围内的“民主”与“正当”的元叙事。
但是,某些法律解释者的较为职业化的主张一般是以另种方式展开的:首先思考法律的各种相关规定,并探求法律的目的、精神、原则,同时以法律理论作为推理依托,来确定针对具体事实的法律结论。他们首先会给予房屋合建、相互借贷和“安乐死”等行为以法律上的效力定位,然后再略微结合法律外在的各种价值,思考案件当事人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这种主张时常展现了法律解释中的精英话语,其内在出发点是确信法律本身就具有极为重要的追求意义,而作为法律适用中的法律官员,其职责首先在于严格地服从法律。这本身是“法治”的前提要求,或曰作为科层的法律解释者的“政治道德”的特殊要求。精英话语并不完全忽视法律的各种外在价值,只是尤为强调从法律内在价值反观法律的外在价值。可以看到,法律职业人士的法律解释大多是以法律规定及法律体系的内在秩序作为推理起点的。因此,其解释结论总是以法律的明确规范或原则为根据,认定上述三类行为是无效的。换言之,以法律文本作为起点的这种法律解释结论通常以法律的内在价值作为最终目标。与大众话语相对,精英话语制约下的法律解释暗含了“法治”与“合法”的元叙事。
由于不同的背景文化品格,大众话语式的法律解释显露了情绪化、理想化和普遍化的倾向,而精英话语式的法律解释则显露了理性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前者不仅以政治、经济、道德或习惯等领域中的价值理念为基点,而且其语汇如“民意”、“需求”、“情理”等,也是普遍取自这些领域。在这些价值理念和语汇背后的知识状态,表现为对法律观念的一种宽松理解,即对已有的法律话语筑造的学科意念表达了重塑的企盼。后者虽然最终是以政治、经济、道德或习惯等领域中的价值取向为圭臬,但其总要以“法治”、“依法裁决”、“法律的内在体系”、“法律的原则(精神或目的)”等语汇的使用为标志。其价值取向和语汇隐藏的知识状态展示为对法律观念的一种“保守”心态,即对现存的法律话语圈定的学科设想表达了维护的姿态。因此,大众话语中的解释机制一般是以“探究法律应当是什么”来表现的。精英话语中的解释机制一般是以“探究法律实际是什么”来表现的。在后者中,即使解释者以法律的外在价值为最终目标,其也仍然认为所作的法律结论是法律本身的内在要求。在法律制度文化的语境中,由于学科知识固有的意识形态作用,大众话语的法律解释时常处于边缘化甚至被放逐的地位,而精英话语的法律解释则基本占据了中心位置。
在法律解释的过程中,两种话语不仅在具体层面上确定了法律是什么,而且在抽象层面上确定了法律是什么。这是说,它们不仅确定了针对房屋合建、相互借贷和“安乐死”的具体法律内容是什么,而且确定了一般的法律概念是什么,从而将各自话语的知识内容在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上凸现出来。在大众话语中,解释者认为,法律的具体内容应当是:如果房屋合建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而且房屋合建的目的在于自用而非土地出租或倒卖,那么合建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出借资金方是以帮助借款方缓解资金困难为目的,而且借贷利息不高于银行同期借贷利率,则借贷行为有效;如果在患者(有不治之症且痛苦异常)本人的明示要求下并遵循一定程序安乐促其死亡,则不应认定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解释者会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法律一方面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行为规则,另一方面是指在社会中应当存在的符合公众多数愿望的行为规范。而在精英话语中,法律解释者较多认为,法律的具体内容是:房屋合建属变相转让土地使用权,除经有关部门补办有关建房手续外,应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无权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相互借贷,超越了工商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并且逃避了国家有关机构的金融管理,其行为无效;“安乐”促使他人死亡,对社会仍有一定的危害性,属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解释者会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法律不仅包括明文规定的具体行为规则,而且包括法律的目的、精神及原则,包括可以从这些目的、精神及原则推论出的“隐含的具体行为规则”。大众话语和精英话语的各自知识内容,自然决定了法律学科知识的意识形态对前者的贬抑和对后者的青睐。当然,在学科话语的背景中谈论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解释”的分野,并不意味着后者只具有单一性和统一性。在追求法律内在价值的过程中,精英话语控制下的法律读者仍会具有不同的具体解释结论。正如在大众阶层内,主体会对“情理”、“需求”等观念具有不同理解解释一样,在法律科层内,读者对法律的“内在要求”、“内在一致性”也会具有不同的阐明或诠释。
通过各自的解释机制,两种话语试图解决法律解释的两个基本问题:解释方法的选择和这种选择的实质理由的确证。前者涉及法律解释的方法论,后者涉及法律解释的本体论。前者要求法律解释的表面技术学,后者要求法律解释的深层政治学。可以看出,在解释的实际过程中,两种话语都想取得方法上以及理由上的“霸权”地位,当两种话语导致的解释发生冲突不可调和时,这种“霸权”争夺尤为激烈。

参考文献:《解释的难题》朱苏力著
《法律及其本土资源》朱苏力著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
《立法学》周旺生主编


(作者单位 利津县人民法院)